Posts Tagged ‘computer’
[zz]凶猛谷歌帮华人群体:顶级私密饭局 李开复常买单
环球企业家
1月末的一个傍晚,格灵深瞳创始人赵勇从美国旧金山飞往北京的航班刚落地,就被从上海特 意赶来的谷歌前同事、Mobvoi创始人李志飞接到北京工体的一个聚会上。临近春节,这是北京最冷的一天,几台空调同时开足马力仍不足以为这个泰国餐厅供 暖,但没过多久,超过四十人陆续到来,酒酣耳热的人们纷纷脱掉外套。
上述讨论者来自一个自称为xGoogler (前谷歌成员)的组织。自2009年以来,成员们就保持着每季度一次的聚会频率。此类聚会常由光速安振中国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宓群发起,对美食要求颇高 的Zynga中国总经理田行智是聚会选址的不二人选,席间的红酒则由TasteV品味汇CEO韩雪豪提供。买单者通常是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、华登国际董 事总经理李文飙或宓群。聚会地点多在北京,但在硅谷,宓群也曾在那里发起过十余人的顶级饭局。
这正是VC们难得的“狩猎”时机。对于“谷歌 帮”而言,聚会并无任何条条框框—唯一的硬性要求是你必须曾在谷歌工作,但现在已离开。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,聊结婚生子等家事,也聊商业模式与创业,甚 至猎人。四年来,这个私密的组织正悄然变化—联络形式由最初的邮件群组扩展为微博、linkedIn、微信等社交媒体,人数亦由十余人猛增至一百五十余 人。
众人谈论的话题通常海阔天空。一些人会谈及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。另一些人则分享如下实验结果:若两辆卡车从A地开往B地,正常油耗是一辆车的两倍;但若两辆车贴着开可减少空气阻力,油耗仅为一辆车的1.3倍。车距很近不仅可节省能耗,如此还能缓解交通压力。
赵勇和李志飞亦加入其中,两人都是xGoogler的成员。xGoogler是典型拥有高智商、高学历的一群人。如同“PayPal Mafia”(美国互联网公司PayPal前成员俱乐部成员)曾衍生出视频网站Youtube、电动汽车TESLA、以及美国空间探索科技公司 SpaceX等明星公司那样,谷歌帮亦非凡夫俗子。
瞧瞧xGoogler的聚会名单吧。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(原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 中华区总裁)、百世物流创始人周韶宁(原Google中国区联席总裁)、光速安振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宓群(原Google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,并曾任 Google驻中国办事处第一任首席代表)、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(原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)、兰亭集势创始人郭去疾(原Google中国总裁特别助 理及首席战略官)、云云搜索创始人刘骏(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全球工程技术总监)、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斌(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 院副院长兼全球工程技术总监)?这还只是冰山一角。
“谷歌对中国互联网最大的贡献就是这些googler,这是一场‘输血’运动。”宓群对 《环球企业家》说。根据去年年初李开复的统计,前谷歌中国员工中有20多人成为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或CEO,至少50人成为中国互联网顶级公司的高管或技术 主管。“今年这个数字至少增加了50%。”宓群说。
[zz]中国17家创业公司的失败史
本文是新浪博客丁辰灵根据互联网上的公开资料整理,并加入了一些点评而成的,盘点了中国17家创业公司的努力和失败经历,其中不乏亿唐、酷6、博客中国、饭否、街旁等响当当的牌子,值得参考和借鉴。
1、亿唐网
不少人还记得2000年北京街头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亿唐广告牌,“今天你是否亿唐”的那句仿效雅虎的广告词着实让亿唐风光了好一阵子。亿唐想做一个针对中国年轻人的包罗万象的互联网门户。他们自己定义了中国年轻人为“明黄一代”。
[zz]常用算法经典代码(C++版)
常用算法经典代码(C++版)
一、快速排序
void qsort(int x,int y) //待排序的数据存放在a[1]..a[n]数组中
{int h=x,r=y;
int m=a[(x+y)>>1]; //取中间的那个位置的值
[zz]硅谷求职攻略系列下篇 ―― 找工作那些事儿(系统性杂谈)
上篇有不少人评论说没有写啥实质性的内容,那只是因为我不喜欢夹叙夹议的写东西,觉得重点不突出,因此当初在构思这个系列时就选择了这个结构。上篇把所有的水分写干净了,所以这一篇就是两万多字的纯干货。里面有不少内部信息和另类的角度,可以说,是以部分学术的态度来探讨工科类学生求职这个问题
写在前面的话
我一直都觉得,求职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有用的经历或者说磨练,毕竟社会比校园环境残酷现实不少。你收到的拒绝恐怕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,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的否定自己,怀疑自己,但同时也会思考自己,挖掘自己,规划自己,从而得到全方位从心态到能力的提升。
[zz]我和Google的故事(王垠)
也许有人看见过我批判 Google 的那篇英文文章。它好像有一部分片面性,所以被我从英文博客上拿下来了。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在 Google 的经历,因为在这个公司工作总是感觉不对劲,但是却总也说不清楚为什么。也许现在用自己的母语,我可以得出一个准确一点的结论吧。
受命于危难
先说说我的项目是怎么开始的吧。当我加入的时候,我的老板 Steve Yegge 的小组试图制造一个跨语言的“服务式”编程工具,叫做 Grok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 Eclipse 和 Visual Studio, 但是 Grok 的设计目标不只是检索和分析本机的某一种语言的代码,而是大规模的检索和分析 Google 的所有项目,所有语言,所有代码。这包括 Google 的“四大语言”:C++, Java, JavaScript, Python,一些工具性的语言:Sawzall,protobuf 等,还有一些“build file”和所有第三方的库。Grok 的初期设计目标是一个静态的代码索引服务,只要程序员点击任何一个变量或者函数名,就能“准确”的跳转到它定义的位置。动态的编辑功能稍后也在陆续加入。
这种检索不是像 ctags, etags 那种简单的正则表达式匹配,而是像 Eclipse 和 Visual Studio 那样的准确的“语义检索”,所以它必须真正的理解程序语言的语义。在 Grok 诞生以前,市面上和 Google 内部都没有一个工具能正确的支持所有“四大语言”,所以我不得不说,Steve 的项目比起 Google 的其他程序语言相关的项目是相当先进的。
[zz]人人旗下风车网CEO的创业失败教训总结
写得太好了,拿来分享。
引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